數位證券學院


挑選好企業的關鍵指標:ROA、ROE

艾蜜莉
5 (3)
1 2 16,343 2020/04/28
股市百科
想像一下,現在有兩位理財代表跟您介紹服務,以管理共同資金的能力來說,比起只能提供8%報酬率,這一位能提供12%報酬率的經理人,對您的吸引力是否多了些?
 
 
從「資產使用效率」了解獲利能力,挑選好企業
 
 
同樣道理,某企業經營者如果擅長營運,能夠每年創造12%的資本報酬,吸引力自然會高過只有每年創造8%資本報酬的公司。
 
 
我們當然要去找更會賺錢、賺錢更有效率的好公司!
 
 
《巴菲特給股東的信》也常提到,衡量企業經營績效的首要準則,是經理人能否運用股東的資本取得相當高的報酬。
 
 
投資領域的行內人,常常會用「資本報酬率」(Return on Capital,簡稱ROA),也就是資產使用效率:運用資產創造利潤的能力,評估企業賺錢的能力(效率)。
 
 
ROA = 淨利 / 企業資產
 
 
這個公式的經濟意義是,企業運用每1元資本,所創造的經濟利潤為何?
 
 
資產報酬率,忠實反應企業再投資所能創造的額外利潤能力。
 
 
整體而言,ROA在6%或7%左右是一般標準,如果投資企業的ROA能夠穩定地超越這樣的水準,表示代表比同行間有更好的競爭優勢。
 
 
也就是資產使用效率越佳,把資金投入這樣的企業,獲利能力(或說回報率)會更好看。
 
 
光看ROA還不夠,必須思考賺錢模式:是利潤高?還是資產管理做得好?
 
 
不過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的是,ROA越高的企業,表示資產創造利潤的能力越強,也可能是這樣的生意賺錢很容易,就會吸引更多的競爭者進入。
 
 
這時候,我們就必須用放大鏡來檢驗不同產業的狀況。
 
 
由於ROA的用意是評估企業的獲利效率,有關企業提升獲利的管道通常有兩個:賣得貴一點(利潤多一點)、賣得多一點(資產週轉快一點)
 
 
一般來說,進入門檻低的企業,就容易會壓縮利潤,這時候就要努力去做好存貨銷貨的管理,想辦法以數量取勝,「賣多一點」、或「賣快一點」
 
 
簡單地去想雜貨店、折扣零售業者,就是會用這樣的想法。
 
 
因為他們的產品很難賣得貴,所以必須要薄利多銷!在找這類型的公司,就要特別留意他們的供貨管理是不是做得好。
 
 
反觀想一下已經有品牌、進入門檻高的公司,因為已經有品牌優勢,走高單價模式,但是平常來客數不多,所以必須藉由高利潤來賺錢。
 
 
這樣的企業例如高檔的珠寶公司,珠寶存貨管理能允許被暫時套牢,等候高檔顧客上門,賺取高額利潤,若是找這類型的公司,就要仔細評估是否有品牌吸引或其他綁住貴客的獨門秘方!
 
 
由上面簡單的推理,精明的投資人,會仔細去思考ROA背後的運作邏輯:
 
 
ROA = 運用資產創造利潤的能力(資產使用效率)
 
= 淨利  / 資產  (表示每一元資產能產生多少利潤)
 
 
要提升ROA的方式:
 
賣東西所賺到的利潤越高越好(利潤=淨利 / 銷貨)
 
 
資本效用發揮越大越好(週轉率=銷貨 / 資產)
 
= 淨利潤率 x 資產週轉率
 
= (淨利 / 銷貨)x(銷貨 / 資產)
 
 
對於賺錢效率評估還有一個重要指標: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因為公司的資產,有部分是自籌準備、有部分是跟銀行借款融資,有部分是來自股東的投資,而投資人最關注,就是投資進去的錢,到底有沒有幫忙賺到錢。
 
 
一般在衡量企業拿股東的錢到底有沒有效率經營,會用「股東權益報酬率」(Return on equity,ROE)進行衡量
 
 
ROE = 淨利 / 股東權益
 
= 股東投資每1元股本所產生的獲利
 
= 企業拿股東的錢去賺錢的能力
 
 
依照普遍的觀察經驗,ROE很難歸納出一體適用的標準。
 
 
引用知名產業分機機構的數十年的資料庫數據,如果企業能穩定創造15%以上的ROE,也就是股東投資1元股本,企業每一年幫忙賺回0.15元的獲利,等於是能夠幫股東的投入資本創造紮實的報酬!
 
 
跟同行比起來,如果ROE 年年都 高於15%以上的企業,通常是很會幫股東賺錢的優等生!
 
 
ROE不是越高越好,因為ROE有「跟股東借錢」進行營運的經濟意義,必須審慎檢查...
 
 
企業向股東籌募,類似跟股東借款的概念以進行營運,每個行業狀況不一定。
 
 
是必須謹慎面對的東西,就像一般對債務的看法,適當債務有助於報酬提升,若債務過多(或說對外必須負擔的股東權益越大),就會拉低借錢運用效率的表現。
 
 
但如果今天企業「刻意」去降低股東權益,例如調整對外股票流通數量,或提列大筆非經常性的費用,或合併不同事業體的財報,讓股東權益數字變小,等等發生財務報表扭曲的現象,就會作出ROE飆升的統計數據。
 
 
舉例來說,如果看到某家公司的ROE高到不像話,(依照經驗,ROE > 40,通常是財報合併計算扭曲)這個數據就沒有參考價值了。
 
 
總結
 
 
巴菲特常常說,買股票要以企業經營的態度進行,而經營企業也像管理共同資金的概念,企業拿著股東投資的資金,運用本身經營事業、創造財富,那得有效率才行!
 
 
ROA、ROE就是評估賺錢有沒有效率的重要指標。
 
 
不過單就存表面數據判斷還不夠,必須要注意指標的經濟意義,從判斷淨利潤率、資產週轉率、股東權益計算是否有扭曲,的放大檢查,尋找真正會賺錢的優等生!
 
 
本文作者:艾蜜莉(現為投資理財講師、暢銷財經書作家)
 
 
 
 
本文授權轉載於艾蜜莉-自由之路
 
 

※小叮嚀:

本篇文章為作者個人投資心得分享,不代表本公司(中信證券)立場或本公司業務或交易流程之介紹,亦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投資人在做任何投資決策前,應審慎評估自身之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風險承受度等事宜;相關文章中如涉及法規、作業流程或制度介紹,可能因為時空背景變化或本公司規範有所異動而不同,投資人仍應以最新法規、本公司作業流程或制度規範為準。


窩窩Talk
5 (3則留言)

    相關文章

    股市百科
    融資買股很可怕?那貸款買房呢?

    2020/08/03

    股市百科
    股市下跌先別驚慌!先用這5點檢視

    2022/04/11

    股市百科
    投資別再盲從!先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屬性

    2020/08/17

    股市百科
    除權息旺季來了!4 個條件找出高殖利率股

    2020/07/08

    登入窩窩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