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位證券學院
「逐筆交易」的4 大優點與對投資人的3大影響!
Peter
5 (3)
3
0
1,433
2020/04/07
股市百科

舊制「集合競價」VS 新制「逐筆交易」
「逐筆交易」是一種「盤中撮合機制」,簡單來說,就是當投資人掛委託單上去時,系統面對那檔股票的所有委託單來決定下一盤成交價的一項機制,台股目前現行的機制為「集合競價」,我們就從集合競價開始熱身,再來介紹新的逐筆交易制度。
現行的「集合競價」每 5 秒撮合一次
所以股價不是隨時都在跳,5 秒才會看到新價格
「集合競價」盤中每 5 秒撮合一次,意思是,當買賣雙方掛單上去後,系統會蒐集在這 5 秒內的所有委託單,然後依照「規則」決定下一筆的成交價,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打開看盤軟體或是手機 APP 時,股價不是隨時都在跳,就是因為 5 秒才會揭露一次新成交價的關係,那麼集合競價的這項「規則」是怎麼制定的呢?
系統會蒐集買、賣兩邊的委託單資料,再以「可以滿足」這一批委託單「最大累積成交量」的價格,為最新成交價。
這樣講一定會讓大家搞的一頭霧水,舉例來說吧,A 股票目前成交價為 110 元,目前看到的委買為 110 元、委賣為 110.5 元,此時買方及賣方掛了一堆委買、委賣單上去,最後由系統整理累計成下方這張圖:

(製圖:Peter投資去)
※可滿足成交張數是以累積買、賣雙方張數兩邊取小
※為什麼買方是由高價開始累積、賣方是從低價開始累積?
只要理解成「買高、賣低」的人具有優先權就好了
上方這張圖,「買方」會先從「高價開始」向下累計張數;「賣方」由「低價開始」向上累積張數,當「兩邊交集的累積張數」也就是「雙方取小的價格為最大成交量」時,就會以那個價格為下一次撮合的成交價,以上面這個案例來看,下一盤成交價就是 109.5 元,成交後,最新揭露的第一檔買、賣委託價就會是剩下沒成交的價格,變成 委買 109 元(30張)、委賣 109.5 元(在 109.5 沒成交的 10 張)目前台股在開盤(開盤前 30 分鐘)、盤中及收盤前 5 分鐘,都是採用集合競價。
逐筆交易只要「有單進來就撮合」
速度會比集合競價還要快很多!
「逐筆交易」制度從今年 03/23 開始正式實施,因為現行的國際大多股市已經採用「逐筆交易」,所以台股主要也是想與國際接軌而採用這個制度,那麼,逐筆交易的進行方式是怎麼樣的?
簡單來說,當有一筆新的「委買單」進來時,假設是 100 張,而且價格高於、等於目前市面上最低的委賣價,此時系統會由「最低委賣價開始向上成交」,直到滿足這 100 張委買單為止,

(製圖:Peter投資去)
相反的,當新的「委賣單」掛入系統時,同為 100 張,價格低於、等於目前市面上最高的委買價,系統會由「最高委買價開始向下成交」,直到滿足這 100 張委賣單為止,(反例亦同,這邊我就不再另外製圖了)
建立在上面的大原則之下,如果價格重複,就以時間優先原則來作為先後成交順序。
為防價格過於劇烈,有「瞬間價格穩定措施」
因為隨到隨撮的關係,行情有可能更加劇烈,因此證交所推出「瞬間價格穩定措施」,目的是讓市場先行冷靜,避免投資人做出不理智的決策,觸發措施的條件是,當成交價超過前 5 分鐘加權平均價的 3.5% 就會觸發,觸發後,會延緩 2 分鐘撮合,2 分鐘過後會以「集合競價」撮合一次,再恢復成「逐筆交易」。
實行「逐筆交易」的 4 大優點
除了要與國際接軌之外,根據證交所表示,由「集合競價」改成「逐筆交易」的優勢有:
1. 交易效率高
不像集合競價一樣有等待時間,具有「隨到隨撮」的性質。
2. 資訊透明度高
集合競價只能看到交易後的資訊,逐筆交易可以同時提供交易前、交易後資訊。
3. 多種委託種類
包括市價、限價委託、立即成交或取消(IOC)、全部成交或取消(FOK)...等。
4. 整合權證、選擇權等衍生性商品策略運用
因為這 2 項衍生性商品已比現股提前改制為「逐筆交易」,所以在現股也改成「逐筆交易」後,會有利投資人在現貨與衍生性商品之間的策略與操作。
但對於一般投資人,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我列舉 3 個可能是後者的缺點...
上述這些優點,看起來比起舊制的「集合競價」完美很多,不但在速度上、透明度上、甚至是委託單種類都大勝舊制,不過,以投資人在實戰方面來看,真的有比較好嗎?
事實上,還是有一些要點是投資人需要注意的
1. 速度快、反應時間變短
舊制還有 5 秒可以反應,但逐筆交易沒有,隨到隨撮,當天波動一定會加劇,而且不見得股價上漲就表示行情來了,有可能只是市場「一頭熱」,在股價趨勢的判斷上會發生變化。
2. 法人已在國際股市上習慣「逐筆交易」,他們將掌握先機
台股投資人如果沒碰過國際盤,對於逐筆交易一定是初次接觸,相比法人已經在國際股市上習慣逐筆交易的制度,法人只要比照國際盤的策略來操作台股,坑殺投資人可謂「如虎添翼」。
3. 基本配備要求變高,否則連下單速度都輸!
同樣是在「速度快」下產生的缺點,畢竟撮合機制變快了,市場上的交易節奏也會加快,如果投資人的電腦配備、網路速度不夠快,不要說選股了,連下單的速度、掌握優勢的先機都會輸給法人。
速度變快是一把雙面刃,跟的上速度會是一大利器,但是跟不上,就會與法人或是其他投資人又拉開差距。
結語
總之,對於即將上路的「逐筆交易」,投資朋友們最好在上路前先做好功課,上面提到的 3 個影響也許還只是一小部分罷了,當然證交所也害怕投資人在新制上路後沒有辦法適應,因此推出了逐筆交易的「擬真平台」先讓大家模擬,有空就去試試看吧。
※小叮嚀:
本篇文章為作者個人投資心得分享,不代表本公司(中信證券)立場或本公司業務或交易流程之介紹,亦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投資人在做任何投資決策前,應審慎評估自身之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風險承受度等事宜;相關文章中如涉及法規、作業流程或制度介紹,可能因為時空背景變化或本公司規範有所異動而不同,投資人仍應以最新法規、本公司作業流程或制度規範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