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證券學院


投資股票怕賠錢?先看看長期投資的歷史數據

余家榮(效率理財王)
0 (0)
0 0 1,962 2019/07/17
股市百科
編按:投資因不同時間進場,將有不同之投資績效,過去之績效亦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投資前請審慎評估。
 
 
啟發
 
 
某個偶然的機會,看到財經暢銷作家怪老子的部落格文章:長期投資股票一定賺。這篇文章讓我相當震撼!
 
 
他用世界各國股市指數為例,這些國家股市指數,都長達數十年,甚至百年的歷史。重點是:沒有一個指數,低於一開始的基期。
 
 
換言之,長期投資股市,一定都賺錢!很簡單的事實,但我之前從來沒想過,總是對股市怕怕的,哈。看了這篇文章之後,我花了不少時間查資料,整理出各國股市列表。如下表:
 

 
 
註1:其中,美國S&P500指數:該指數以1941~43年為基期,基期指數10點,但指數公佈是1957年,此處計算報酬率,以1944年~2014年共計71年。
 
註2:荷蘭AEX指數,發行公司官網查無指數公佈日,此處以基期1983年為指數公佈日,如有網友知道正確公佈日,煩請不吝指正,謝謝!
 
 
我們來仔細說明,上面表格中的幾個重要欄位。
 
 
基期,基期指數,指數公佈,計算期間
 
 
由上表可知,這些國家股市指數,基期有的是100點(如香港恆生指數、台灣加權股價指數),有的是1,000點(如英國、法國、德國指數),有的是10點、40幾點、100多點,無論基期是多少,統計到2014年底為止,沒有一個指數低於基期
 
 
每個指數都高於基期,代表你長期投資這些國家股市,一定都賺錢。而且越早投入,賺得越多。
 
 
以指數計算時間來看,短則20幾年(如德國DAX指數、法國CAC指數),長則達100多年(如美國道瓊指數),計算期間至少都有20幾年以上,這是一段不短的期間。
 
 
期初投入100萬至2014年之結果(右邊數過來第二欄位)
 
 
指數一開始投資100萬,到2014年底,最少都會變成400多萬(法國);然後依序是600多萬(英國);900多萬(德國、荷蘭)。
 
 
也有變成9千多萬的(日本、台灣);更多的甚至成為2億多元的(美國S&P500 香港恆生);最高的是變成4億多元(美國道瓊)。
 
 
基本上,指數計算時間越長,累積的結果越好。套句金融推銷用語:活得越久,領得越多。
 
 
這期間經過了什麼事件?這幾十年來,是風平浪靜,每年都上漲嗎?
 
 
不是的。上述所有指數,都經歷過1990年代的波斯灣戰爭,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的網路科技泡沫化,2003年的亞洲SARS危機,2007~8年次級房貸引發的金融海嘯,2011年歐債危機。
 
 
更早的指數,還經歷了1910年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19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1950年代的韓戰越戰,1970年代的2次石油危機,1980年代美蘇冷戰......等。
 
 
這些年代,都發生過區域或全球各大洲的戰爭、金融危機、國家經濟困境,每一次都引起大規模的股災(股市大跌)。
 
 
包括了這些大幅下跌的年度,經歷過這麼多的股災,然後還能累積出如此豐碩的成果。
 
 
由於統計的年度差距甚大,我們可以用比較統一的標準來比較,就是年化報酬率(上表最右邊的欄位)。
 
 
由表中可知,平均年化報酬率,大約是5~11%之間。這樣看起來,最小值與最大值,就比400萬~4億這樣的差距小多了。
 
 
年化報酬率是什麼意思?
 
 
比如說,以美國道瓊指數為例,一開始的基期「40.94*1.052*1.052*1.052......連續乘以119次」,就會得到接近 17,832這樣的結果。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用計算機,一個一個按,或者用電腦excel試算表自行計算一次。
 
 
年化報酬率,是一種「幾何平均數」,意思是說,要達到最後的結果,平均每年至少要達到多少的報酬率。但並不是說,每年的報酬率都剛剛好一樣。
 
 
比如:投資報酬率平均5.2%,不等於每一年都剛剛好5.2%。
 
 
有的年度10%、15%,有的年度5%、 3%,甚至偶爾是負報酬的 -10%、 -30%,但10幾年下來,總平均是5.2%。
 
 
有點類似,某棒球打擊者,10年來平均打擊率3成,也不代表他每一年打擊率都剛剛好3成。是有的年度3成5、3成3、2成7、2成8,平均起來3成。(但棒球打擊率是「算術平均數」,與投資的「幾何平均數」其實是不同的東西,用這種不恰當的比喻只是幫助理解)
 
 
之前不投資你錯過多少?這篇文章,有部分網友對「平均報酬率」會錯意,在此釐清。
 
 
本篇文章先講到這邊,讓大家對股市長期投資,具備正確的觀念。至於如何賺取股市報酬?咱們後續文章再來詳細介紹。
 
 
本文作者:余家榮(效率理財王)
 
 
本文授權轉載自「效率理財王
 
 
 

※小叮嚀:

本篇文章為作者個人投資心得分享,不代表本公司(中信證券)立場或本公司業務或交易流程之介紹,亦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投資人在做任何投資決策前,應審慎評估自身之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風險承受度等事宜;相關文章中如涉及法規、作業流程或制度介紹,可能因為時空背景變化或本公司規範有所異動而不同,投資人仍應以最新法規、本公司作業流程或制度規範為準。

 

窩窩Talk
0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股市百科
    4 個條件 幫你選出優秀「定存股」

    2019/07/17

    股市百科
    每個泡沫背後都有訊號?從歷史學到的啟示

    2019/08/22

    股市百科
    不看盤如何投資?你可以試試「指數化投資」

    2022/05/10

    股市百科
    不炒短、不預測 我用這招買下全市場!

    2021/10/19

    登入窩窩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