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證券學院


勞動節專題:勞工們,你的退休金存夠了嗎?

余家榮(效率理財王)
0 (0)
0 0 698 2020/04/29
投資心法
本文介紹,勞工如何透過每月投資及已有積蓄,存自己的退休金。
 
 
前言
 
 
依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的受雇員工統計,至2018年2月止,總人數約760萬人。這篇文章,是寫給這760萬人的。
 
 
這幾年,政府減少軍公教人員的退休金,理由是:政府財政吃緊。面對這個狀況,勞工千萬不要想說事不關己、拉板凳看好戲,反而該思考:「下一個被砍退休金的,會是誰呢?」
 
 
個人認為,勞工不可以再抱持著「將來退休靠勞保、勞退、政府」,這樣不切實際的想法。畢竟,你怎麼能確定,退休之後,政府不會因為同樣的理由(政府財政吃緊),刪減勞保、勞退呢?
 
 
軍公教人員,原本也都覺得自己是鐵飯碗、很相信政府呀。結果,現在如何呢?
 
 
或許,只是或許,政府打算先解決掉人數相對少的上班族─軍公教;剩下的,就是人數最多的上班族─勞工了。
 
 
我也是領薪水的上班族,同樣是上述760萬受雇者的一員。我的退休金規劃,從來就沒把勞保、勞退納入考慮,我100%完全依靠自己。
 
 
假如退休後,可以領到勞保或勞退,我當成額外的零用錢。「假如沒有勞保、勞退,我自己的錢也足夠退休生活」,我是以這樣的想法,規劃自己的退休金。詳細說明如後,給各位讀者參考。
 
 
退休金,多少足夠?幾年前,看過某金融機構針對客戶的退休金調查,說平均需要3千萬,才安心。我聽了簡直下巴都要掉了!
 
 
估算一下,目前國人平均壽命約80歲,法定退休年齡65歲,等於退休後還有十五年要生活,但是沒有工作收入。3千萬在這十五年使用完畢,平均一年可以使用多少錢呢?
 
 
200萬(3,000萬/15年=200萬/年)。
 
 
誇張了吧?760萬勞工中,估計95%以上的人,一輩子的年收入不曾達到200萬,怎麼可以期待退休後每年有200萬的退休金呢?
 
 
我推測,該金融業調查的對象,多數不是勞工,而是資本家、老闆。可能這些有錢人退休前的年收入,高達400、500萬,或者上千萬,所以,他們認為需要200萬的退休金吧?
 
 
收入與資產差距過大,這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內。咱們回到「勞工」的生活費來討論。
 
 
勞工需要多少退休金?
 
 
先講一個最重要的觀念:想要不等於需要。我們「想要」的可以很多,真正「需要」的,其實遠低於那些。
 
 
比如,我要填飽肚子,可以吃高級牛排,一客2千元;也可以吃鐵板燒,一客1千元。
 
 
然而,吃一個鐵路便當60元,我一樣可以填飽肚子。
 
 
人的慾望無窮,但是資源有限。不論在職或退休,都要謹記:量入為出,在你的收入範圍內花費。
 
 
依照常理,退休後的收入,肯定比工作時的收入還要低。現在月入5萬,不可以期待退休後,每月能使用6萬以上,這是不切實際的。
 
 
許多人都夢想(或幻想?),退休後想要買一棟新的別墅、想要買一台進口雙B轎車、想要環遊世界旅行。
 
 
評估一下,上述花費要多少呢?
 
 
郊區的別墅,少說也要兩千萬(看哪個縣市,離台北市越近的越貴);雙B轎車,入門款要兩百萬起跳;環遊世界,旅費也要兩百萬吧?
 
 
這樣加起來就兩千四百萬了,還沒計算你的基本生活費。
 
 
有夢最美,築夢踏實
 
 
務實的作法是:應該存夠上述「夢想」預算之後,再退休。如果你快要退休了,但無法存到足夠的預算,那只能延後退休,多賺幾年的錢;或者,降低欲望。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與其把所有「夢想」寄託在沒有工作收入的退休期,我建議,有工作收入的在職階段去完成,然後再退休。這是比較務實的行為。
 
 
畢竟,無法再用勞力換取工資的退休族,去從事比上班階段花更多錢的行為,這是很不智的。
 
 
滿足基本生活的退休金目標
 
 
退休金規劃,要先有目標,才能後續去準備、執行。好比我們要旅行,總要有一個目的地,然後才來規劃如何前往。
 
 
比如,想去日本北海道,有哪些航空公司的班機可以直達?不直達的話,從哪些城市可以轉機?到了當地,有哪些景點、美食可以前往?這都是要先有目標,才有後續。
 
 
我身邊,扣除副理、經理以上頭銜的主管職,多數基層勞工上班族,月薪大約是2.5萬~4.5萬之間。這樣的上班族,退休金目標,可以訂為「每月2.5萬」。沒有比現在收入還要高,且能維持一個人的基本生活所需,我認為尚稱合理。
 
 
(本文討論的退休金,都是以一個人來計算,如果夫妻兩人,則所有數字都要乘以二。)
 
 
退休金放哪裡?
 
 
訂出了目的地,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到達目的地?搭車,搭船,還是搭飛機呢?
 
 
有了退休金目標,那麼,該選擇什麼理財工具呢?
 
 
多數人想的方法是,放在幾乎不增值的資產,100%依賴提領本金花用。比如,定存。
 
 
每月2.5萬,那麼,65歲到80歲(目前國人平均壽命)共十五年,就需要450萬(2.5萬*12個月=30萬/年,30萬*15年=450萬)。
 
 
這樣的規劃是,夠你用到80歲。然而,壽命不是我們能控制的,假如活得更久,就不夠用了。比如,健康的活到長命百歲呢?
 
 
那你還需要另外再存600萬(80歲到100歲=20年,30萬*20年=600萬)。
 
 
換言之,總共需要1,050萬(450萬+600萬=1,050萬)才足夠。這是100%提領本金的規劃。
 
 
其實,存退休金,還有別的工具可以使用:放在會增值的資產,同時提領增值金與本金。
 
 
比如,準備500萬放在指數化投資工具,平均每年增值6%,每年可提領30萬,等於每月2.5萬(500萬*6%=30萬)。
 
 
維持500萬在投資工具,只把增值的部分提領出來,這樣,能夠有永遠領不完的退休金。跟上述100%依靠提領本金的定存,需要1,050萬相比,可以少準備550萬。
 
 
如何在65歲,存到500萬退休金?
 
 
以下針對中壯年(45~55歲)的勞工,舉例說明如下:
 
 

 
 
用45歲為例,同時單筆投入78萬,及每月定期投入5,400元,在年化報酬率6%的指數化工具,持續20年後,分別可以有250萬的本利和。兩者合計,就是500萬。
 
 
然後就不必再投入,開始從裡面提領:每年提領30萬,等於每月2.5萬。
 
 
以上是同時「單筆投資+每月定期投資」。如果只打算100%單筆投資,或者100%定期投資,那投入預算就是表格中的兩倍,讀者可以自行換算。
 
 
至於比較年輕的20~40歲青年上班族,可以參考這篇:青年上班族的應備投資
 
 
取得6%年化報酬的工具
 
 
投資全球股市的VT,自成立到2017年為止,九個完整年度的年化總報酬率是12%。
 
 
總報酬的意思是:價差+配息+配息再投資。比如,你買了一間100萬的房子出租,一年下來 房租收入2萬,房價增值成104萬,你的總報酬就是6萬(租金2萬+價差4萬=6萬)。
 
 
投資台灣股市的0050台灣50,成立以來到2017年為止, 十四年半的年化總報酬率是9.01%。
 
 
要注意的是: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並不保證未來一定也都會如此。
 
 
只是,以上文章及表格舉例的,都是用年化報酬6%計算。用比較差的情況(6%)去評估,如果都足夠退休花費,那麼,假如出現比較好的情況(比如6~9%之間或6~12%之間),就更不需擔心了。
 
 
退休前要完成的清單
 
 
還清房貸,不可再貸款買房。
 
子女已大學畢業,或者另外留子女的大學生活費及教育費。
 
建立子女的正確理財觀念,避免成為會跟你要錢的啃老族。
 
 
100歲後用不完的退休金,怎麼辦?
 
 
個人覺得,不必留錢給子女,可以學習陳樹菊女士捐公益,比如:圖書館、孤兒、流浪貓狗,讓愛傳出去。
 
 
本文作者:余家榮(效率理財王)
 
 
本文授權轉載自「效率理財王
 
 

※小叮嚀:

本篇文章為作者個人投資心得分享,不代表本公司(中信證券)立場或本公司業務或交易流程之介紹,亦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投資人在做任何投資決策前,應審慎評估自身之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風險承受度等事宜;相關文章中如涉及法規、作業流程或制度介紹,可能因為時空背景變化或本公司規範有所異動而不同,投資人仍應以最新法規、本公司作業流程或制度規範為準。

 
 

窩窩Talk
0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投資心法
    投資的訣竅之一:趁早開始!

    2020/02/24

    投資心法
    鐵飯碗也會丟掉!一位年輕教師的投資之路

    2020/01/16

    投資心法
    學習投資最困難的三關卡

    2020/02/10

    投資心法
    只有20萬資金,可以開始投資嗎?

    2020/04/08

    投資心法
    投資、投機,傻傻分不清楚!

    2020/01/15

    登入窩窩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