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信亮點family
- 首頁
- 數位金融
- 中信亮點family
- 股票:基本篇(一)簡介
股票:基本篇(一)簡介
國際金融部 0 0 1,115 2022/02/01

什麼是股票?
股票是代表公司所有權的有價證券,是公司為了向投資人籌集長期資金經營其業務而發行的憑證,表明股東(即股票持有人)擁有發行公司所有權的分額,並且根據所持股票的份額享有對公司主張獲利(股票或現金股利)等比例分潤的權利以及公司因交易市場波動帶來的資本利得,但也須共同承擔公司營運不利所帶來的風險,而股票的單位就是所謂的「股份」。舉例來說,若一間公司有1,000股已發行股票,而一股東擁有100 股,即擁有10%股份,得主張擁有該公司10%收益的權利。
不過要注意的是,股東實際擁有的僅是公司的股票,而不直接擁有「公司」本身。因為法律將公司定義為法人,可以報稅、借款、擁有財產、被起訴等,其財產在法律上與股東的財產是分開的,其為「法人」的意義在於有權擁有自己的資產,例如:擺滿桌椅的辦公室屬於公司,並不屬於股東。這種區別就限制了公司和股東的權責,如果公司破產,法律能勒令公司出售所有資產以清償債務,但股東的個人資產並不會因此面臨風險,甚至也不能被強迫出售股票,儘管股票價值可能急劇下跌;反之,當股東破產時,也不能出售公司資產來償還債務。
持有股票也被賦予在決定公司營運政策的股東大會上投票的權利,股份越大投票權越多,如果股份夠大就可以透過任命董事會來間接控制公司的發展方向,這點會在公司收購別家公司時變得最為明顯,收購方不會四處購買辦公大樓、營運設備或招聘員工,而是買下目標公司的所有股份,讓其董事來負責提升公司的價值,而通常會再藉由聘請專業經理像是首席執行長(CEO)來做到這一點。
對於大多數一般股東來說,不能管理公司並非什麼大不了的事,成為股東的重要性在於有權獲得公司分潤,這是股票的重要價值基礎。當擁有的股份越多,獲得的利潤份額就越大。然而,許多公司並不藉由股票發派股息來進行分潤,而是將利潤再投資於公司的發展,這些保留盈餘(Retained Earnings)仍然會反映在股票的價值上。
股票的買賣主要在證券交易所進行(儘管也可以進行私人銷售),這些交易都必須符合保護投資者免受欺詐行為的證券交易相關法規。做為投資的一種工具,股票是許多個人投資組合中的基礎,從長遠歷史來看,股票的表現優於大多數其他投資。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PO)是什麼?
IPO,即首次公開募股,最早現於荷蘭東印度公司首次向公眾募資而發行首張股票之時,指的是私人公司股票向公眾發行新股而公開上市的過程,讓私人公司得以從公開大眾投資者籌集資金,包括任何個人或機構,而這是原本私人投資者可能充分實現投資收益的時間點,因為通常IPO價格涵蓋了對當前私人投資者的股票溢價,同時允許公眾投資者參與發行股份的認購。
在IPO之前,公司都會被認定是私有的,得以準備公開上市得利於其業務在股東數量相對較少的情況下還能發展壯大,通常股東包括創始人、親朋好友等早期投資者以及創業投資家、天使投資人等專業投資者。所以,IPO對公司來說是發展的一大步,因為它為公司提供籌集大量公開資金的途徑,以提升更好發展和擴張的能力,而且對公司透明度、可信度的增加也將成為未來尋求資金借貸時獲得更好條件的因素。
當一家公司成長達一個階段而自認為足以成熟應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嚴格監管並對公眾股東的利益和責任時,會開始宣達將自家公司上市的興趣,而通常階段的界定以私自估值達約10億美元(又稱為獨角獸企業)做為分界。然而,不同估值的私營公司據市場競爭力及其符合上市規範的能力,如具有強大財務條件和證明潛在盈利能力,也可能有進行IPO的資格。
公司的IPO定價是由股票承銷商的「盡職調查」程序而定的,而公司IPO股票的出售數量和價格是公司新股東權益價值的決定因素,股東權益不管在私有還是公開的情況下都仍代表投資者擁有的股份,但通過IPO,股東權益將隨首次發行募集的大量現金而顯著增加。當公司上市時,過去的私人股權將轉換為公開股權,現有私人股東的股份也將變得與公開交易價格等價,不過股票的承銷也可以包含對私人或公開股權的特別份規範。
IPO的優點在於從公眾投資者籌集更大量的資金,並提高透明度、曝光率、名譽和公眾形象進而提升銷售、獲利與借貸條件,而且有助於更輕鬆的收購交易;缺點則在於IPO成本高昂與維持上市的成本為持續支出且與發展業務的成本無關,資訊公開可能導致商業競爭祕密被對手得知,或IPO後股價的波動性可能分散管理層注意,進而使決策並不根據實際財務結果而是股價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