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位證券學院
境外結構型商品:基本篇(二)保本VS不保本
國際金融部 0 0 2,362 2022/05/12
複委託小學堂

依據保本型態,境外結構型商品可分為「保本型商品」與「不保本型商品」。「保本型商品」在結構上與「不保本型股權連結商品」的不同之處在於投資人在保本型商品為標的資產選擇權的買方,而不保本型股權連結商品」為選擇權的賣方。
「保本型商品」為投資人相當於將一部份本金投資於相對天期的固定收益商品,其他部份則買進發行商設計之標的資產選擇權。因此投資人投資保本型商品得以保有一定比例(即保本率)之本金,並有機會參與連結標的價格漲幅之部分(視參與率的大小而定)。
「不保本型股權連結商品」則為投資人賣出發行商設計的標的資產選擇權已取得隱含之報酬。若按實務來看,「不保本型股權連結商品」報酬通常高於「保本型商品」以及一般的公司債券,風險在於如果連結標的跌破選擇權之轉換價格,則有可能損失投資本金。
1. 保本型商品
係犧牲部分本金或固定收益商品之利息,以用來買入衍生性金融商品,連結標的資產的表現以提高收益,讓投資人在風險有限的情況下追求穩健的報酬。商品期間通常較長,適合保守穩健型及做長期資金配置的投資人。又依照保本率的差異,可分為100%保本和部分保本。
2. 不保本型商品
係固定收益商品結合賣出衍生性金融商品,利用出售衍生性商品之收入,以取得高於一般債券的投資報酬。但有可能轉換成股票等其他證券,有損及投資本金的風險(不保本)。適合對標的資產屬性有一定程度瞭解且能接受轉換成標的資產,且願意承受本金損失風險的投資人。極端情境下,可能損失100%本金(譬如:連結標的之股票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