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位證券學院
海外債券:基本篇(五)債券如何訂價
國際金融部 0 0 602 2022/04/07

市場根據債券的特定特徵包含債券票息及信用利差對債券價格進行訂價。債券的價格每天都在變化,就像任何其他公開交易的證券一樣,除了自由市場機制外,還可能依據交易商交易員在任何特定時刻對於債券的供需觀察而決定債券價格。
但是債券價格的估值是有邏輯的。在台灣債券的交易因在零售市場發展時間並不久,大多數零售在討論債券的價值或是收益率,常常假設投資人理論應持有至到期。以保守的投資人來說,挑選信用良好的債券,在發行機構沒有違約的情形下這麼做確認可以回收債券面額及每年領到債券利息;但在債券市場的交易中每天進行,賣出債券時看的是債券賣出價格,如在賣出價格是有利可圖的情形下,債券不必持有至到期就可以賣出。在任何時候,債券持有人都可以在公開市場上出售他們的債券,價格可能會波動,有時甚至會劇烈波動。
債券的價格會隨著市場利率的調整而變化,利率包含無風險利率、基準利率等。這是因為對於固定利率債券,發行人已承諾根據債券的面額及票面利率支付票息,依照債券持有人持有多少的面額,發行機構需要每年支付固定票面利率的利息給予投資人。
假設發行該債券時的票面利率也是10%,此利率會依據當時相對應年期的目標利率或無風險利率決定。當市場利率彈升時債券價格可能下跌,但債券隨著接近到期,債券價格會趨近於票面,投資人不會對手上持有的債券應該賣出還是續放而動搖,價格遲早會返回面額。然而,市場的經濟狀況有所謂的景氣循環,當經濟惡化,目標利率或無風險利率可能調降,此時空手的投資人不會買入較低利息的債券,而依據訂價在先前發行的票面利率10%的債券價格易會上漲,此時投資人就可能抉擇提早賣出賺取資本利得或是持續領息較高的票面。
投資債券的投資人常常被債券放著領息,還有賺取資本利得的魅力所吸引。因此,市場上的投資者將抬高債券的價格,直到它以與現行利率環境相等的價格交易,因此市場利率高於發行利率,依據訂價原則,理論價格會開始低於發行價格,為所稱的折價,而債券的收益率就會高於票面利率,客戶可能就會追逐該折價債券的高收益率;反之當市場利率低於發行利率,依據訂價或是債券供需,債券價格就會持續上漲,為所稱的溢價,債券持有人就可能出售該債券賺取額外的資本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