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證券學院


長期投資股票、債券、現金 誰的表現最好?

PG財經筆記
5 (4)
2 1 3,347 2021/04/16
投資心法

投資股票的報酬率

 

 

你看,這是多麼豐厚的報酬,經過121年,資產最多可以成長2萬7千倍,最少則是140倍。

 

 

這些歷史資料為我們提供有用的觀點,作為預期未來的參考,但是,當我們在看歷史資料時,給予的尊重不可太多,也不可太少,也要避免以金融市場過去的報酬率當作唯一的參考。

 

 

股票的歷史報酬率

 

 

當時間拉得越久,股票的勝率就越高,綜觀一整個世紀,股票都提供了優越的報酬率,這也是為什麼在我們的投資計畫中,股票應該占配置的主要部分

 

 

但是股票的表現好壞差異很大,在最好的十年提供平均年化18%的報酬;在最差的其間每年則只有2.5%。

 

 

美國公債的歷史報酬率

 

 

相對於股票的8.8%,公債提供了4.6%的年度報酬,但唯有將得到的利息再投資,才能得到等於票面利率的年度總報酬率,因此投資債券的配息能再投資便要再投資,過早的提領行為都會降低複利的效用。

 

 

債券的報酬也受到利率變化影響,在最好的期間內提供了15.6%的報酬,但在最差的期間內只提供了2.8%的報酬。

 

 

現金的總報酬

 

 

以90天期美國國庫券為基準,長期年度總報酬為3.7%。

 

 

金融資產的平均數

 

 

必須慎用回歸平均數的概念,金融資產會回歸哪個平均數?

 

 

股票:通常回歸歷史性長期平均報酬,因為長期報酬由股利率、股利成長率而定。

 

債券:回歸購買時的利率。

 

現金:由於時常重新定義,自成一格。

 

 

我們要做的是在最長的時間內,靠著賺取最高的報酬率,使你的資本盡量擴大。

 

 

投資股票的風險

 

帳面總報酬會波動起伏

 

 

總報酬包含的價差以及股息的所提供的報酬,而投資股票最常見的是總報酬波動的風險,因為股票的價值會隨時間起伏。

 

 

1926年-1992年間,持有年數不同的起伏程度約為:

 

1年:+50% ~ -40%

5年:+20% ~ -10%

10年:+20% ~ -5%

15年:+20% ~ 0%

20年:+20% ~ 3%

25年:+20% ~ 5%

 

 

不過別擔心,只要妥適安排時間架構,就能將波動起伏轉化為安全的投資計劃,隨著持有時間拉長,普通股的波動性會下降、總報酬差距會減少、負報酬可能性會下降。

 

 

另外,使用定期定額的投資策略能讓你在最好的十年裡只落後一次投入0.2%,但在最差的十年,一次投入會讓你落後定期定額7.9%。

 

 

因此採用定期定額的方式,不論市場好壞都持續投入新的資金,總報酬風險會變得微不足道。

 

 

本金可能會減損、歸零

 

 

本金風險單獨考慮時變化很大,在最差的情況下,1929年高點投入1萬元,1932年只剩1,400元,要持續虧損25年,直到1954年本金才恢復原有價值。

 

 

因為投資只反映資本報酬率,如果收益不再投資,本金風險會更大,且資產創造收益的能力會下降,相比於把收益再投資,所受到的複利效益更低。

 

 

如果把當期收益花掉,會成為我們最嚴重的風險,股息能再投資便再投資。

 

 

股利不是永遠穩定

 

 

在1930年代初期,股利急遽下降,而在1941-1943年間,下降較為緩和。

 

 

整體而言,自1926年起,股利以每年4.5%的速度增加,遠超過3.1%的通貨膨脹率。

 

 

如果只投資普通股,我們必須承受衰退或蕭條期間,股利會下降的風險,而股利收益的風險,在於以太高的價格購買股利,而非股利下降。

 

 

單純用什麼價格來界定購買股利,很容易出錯,因為這不但必須考慮股價的歷史平均水準,也必須考慮其他投資方式當時的價位,例如股利率3.5%對比7%的政府公債殖利率;股利率4.5%對比6%的政府公債殖利率,兩種情況不大相同,當公債殖利率跟股利率相近時,常理來講,似乎就沒有必要為了。

 

 

神奇的共識

 

 

財務學教授研究各種投資策略都有不同的意見,但對於以下以點卻有高度共識,就經濟史的統計數據來說:

 

 

1.分散投資的確會降低風險,卻無法消彌風險。

 

2.對於身家不到百萬美元的人來說,分散投資的是合乎成本效益的明智策略。

 

3.股票投資組合要多元化,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低費用的指數型基金。

 

 

約翰‧柏格 ( John Bogle ) 在《柏格談共同基金》談到,投資人若是能在特定的時期搭配特定的資產,並利用不同種類的商品做出聰明的選擇,便可以使自己成為更明智、更成功的共同基金投資人。

 

 

投資常識

 

 

投資世界中兩件不可能的任務:

 

 

1.毫無風險賺取財富。

 

2.選擇下一個「第一名」的股票型基金。

 

 

如果想建立長期投資計畫的理架構,就必須考量:你的投資態度,保守或是愛冒險?你目前所處的人生階段,賺錢中、累積資產或是準備退休?以及考量證券市場長期的行為。

 

 

一定有些主動型投資人靠著擁有個別股票,獲得可觀的成果,但其他人一定會虧掉大部分資金。

 

 

除了最傑出的投資人,想靠選擇少數個股,建立終身的投資計畫,都是白費工夫。想依靠個股賺到超高報酬的機會很小,但風險很高。

 

 

認真的投資計畫應該著重在多元的投資計劃,要達到這種程度的多元化,共同基金幾乎是最有效的方法,雖然共同基金是理想工具,可以大幅降低持有特定股、債的風險,但市場風險仍然存在。

 

 

風險與報酬通常被視為資產配置的核心要素,但柏格增加第三個重要因素 ─ 成本,維持最低的投資成本是明智投資人所需要做的事情。

 

 

複利是投資報酬的燃料

 

 

從長期的觀點來看,時間結合報酬率,威力無窮,明智投資人會考量、了解股票、債券、現金這三大具流動性的金融證券,並好好的運用。

 

 

市場短期看似神秘,但長期來看,投資的基本面仍然決定金融資產的報酬率。

 

 

小結

 

 

長期來說,投資股票收益表現最好,但在有些時期,債券以及現金表現更佳,採取分散投資,做好資產配置,就能取得兩者的優缺點。

 

 

適當的配置不同的資產,能夠抵抗通貨膨脹的風險。

 

 

考量本金風險,即使配息、殖利率多麼高,如果把收益花掉,沒有再投資,會大幅降低報酬。

 

 

所以高配息與賺取資本利得的迷思有了解答,領了再多股息也要再投入,因為投資要看總報酬,不管是何種投資,股票與債券,領到的股息、利息都是要再投資報酬表現才最好。

 

 

本文作者:PG財經筆記(愛好安靜、閱讀、旅遊以及鍛鍊肌肉,大學畢業後開始投資理財,接觸到ETF資產配置後,如獲至寶。)

 

 

本文授權轉載自「PG財經筆記

 

 

※小叮嚀:

本篇文章為作者個人投資心得分享,不代表本公司(中信證券)立場或本公司業務或交易流程之介紹,亦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投資人在做任何投資決策前,應審慎評估自身之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風險承受度等事宜;相關文章中如涉及法規、作業流程或制度介紹,可能因為時空背景變化或本公司規範有所異動而不同,投資人仍應以最新法規、本公司作業流程或制度規範為準。

 


窩窩Talk
5 (4則留言)

    相關文章

    投資心法
    投資的訣竅之一:趁早開始!

    2020/02/24

    投資心法
    複利是什麼?為何愛因斯坦說它比核彈還可怕!

    2022/08/01

    投資心法
    複利72法則:5秒算出本金翻倍要幾年!

    2021/12/14

    投資心法
    大家都知道「複利」威力驚人,但為何很少有人做到?

    2021/07/20

    登入窩窩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