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證券學院


存股經濟學12月份 —— 什麼是「主動式ETF」?新投資工具2025年問世

中信小編
5 (127)
103 9 6,355 2024/12/03
存股經濟學

國內ETF總規模已超過6.4兆元(截至11/26),2024年以來整體ETF規模增加逾60%,而2023年成長規模亦逾60%,相對於2020年~2022年之三年複合成長率僅16%來看,近兩年確實可稱為台股ETF爆發期,進而提供內資投信足夠資金持續挹注台股,支撐台股指數位於歷史相對高檔。

 

 

 

 

細分種類來看,股票型成長逾8成、債券型成長近5成,目前股票型的規模已與債券型相當,而成長核心在於高股息ETF,今年以來規模成長逾110%,市場預期2025年在開放主動式ETF之後,整體ETF的規模將再持續大幅創高。

 

 

 

 

無論以規模或是受益人數看來,傳統股票型基金落後ETF的幅度持續擴大,投資人偏好ETF的心態明確,傳統基金的規模雖亦維持成長,但成長空間將持續受到壓抑,值得一提的是,若論單位受益人數之平均規模來看(規模/受益人數),其實傳統基金數值遠高於ETF,此代表整體而言傳統基金之受益人資金規模較大,而ETF則較偏向小資族,因此不論是傳統基金或是ETF,均無優劣之分,只是合適對象之不同罷了。

 

 

 

 

近年來股票型ETF的規模一路攀升,目前股票原型ETF的總規模已逾3兆元,其中高股息ETF乃帶動規模大幅成長的主力,占整體股票原型ETF的比重已逾6成,可預期仍將是未來主流商品,但反向思考,由於高股息ETF成長速度過快,資金湧入帶動標的股價上漲後反向拉低殖利率,且由於高股息標的數量有限,因此高股息ETF同質性相對偏高。

 

 

 

 

2024年全球投資市場堪稱精彩,美國升息循環告終、美股/台股/日股創新高、科技股漲幅強勢、中國救市政策刺激陸/港股跌深反彈、台積電股價締新猷等,帶動國內台股、美股、日股、陸股等相關ETF的淨值均大幅成長,且淨值增幅高於整體市場平均及多數高股息ETF,從報酬率排名更可輕易看出市值型ETF的表現大幅優於高股息ETF,當然畢竟前者相對後者而論,屬於高風險高報酬,故並非永遠絕對。

▲國內ETF規模發展趨勢。(資料來源 : 中國信託證券投顧整理,Cmoney)

 

 

 

 

金管會證期局在2024/9/24預告「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管理辦法」等3項法規的修正重點,將於2025年開放主動式ETF及被動式多資產ETF,尤以前者最受市場矚目,講白了就是可以在證券市場交易的傳統基金,改善了傳統基金流動性不佳的缺點,而證期局表示國內17家投信中,目前有15家表達有意願發行主動式ETF,明年就會見到首檔主動式ETF掛牌,預估單單明年國內主動式ETF規模即達2000億元以上,且將成為未來台股ETF市場與資金活水的重要動能。

 

 

 

 

主動式ETF簡單來說就是被動式ETF與傳統基金的中性產品,融合並互補兩者之優缺點,例如被動式ETF的缺點在於操作頻率低、較無超額報酬,傳統基金缺點在於低透明度、管理費較高、流動性較差,而主動式ETF就相對改善了以上缺點,成為操作頻率高、追求超額報酬、管理費相對低且具備透明度與流動性的新商品,可預想確實會符合不少投資人之偏好,並成為舉足輕重的新投資工具。

▲主動式ETF、被動式ETF與主動型基金比較。(資料來源 : 中國信託證券投顧整理)

 

 

 

 

中信亮點APP台股定期「高股息ETF」、「股票型ETF」目前仍受投資人青睞。

▲中信亮點APP,台股定期「高股息ETF」。

 

 

 

 

▲中信亮點APP,台股定期「股票型ETF」。

 

 

 

 

※小叮嚀:本篇文章為中國信託投顧分享,不代表本公司(中國信託證券)立場或本公司業務或交易流程之介紹,亦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投資人在做任何投資決策前,應審慎評估自身之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風險承受度等事宜;相關文章中如涉及法規、作業流程或制度介紹,可能因為時空背景變化或本公司規範有所異動而不同,投資人仍應以最新法規、本公司作業流程或制度規範為準。

 


窩窩Talk
5 (127則留言)

    相關文章

    存股經濟學
    存股經濟學11月份 —— 航空運輸產業供應鏈,MRO(航空維修保養)成長表現可期待。

    2024/11/06

    影音專區
    中信亮點APP ─【40歲的忙碌生活】

    2019/03/21

    影音專區
    中信證券籃球日 特攻榮耀X樂活亮點

    2024/12/03

    影音專區
    台股定期—靚亮存 好股中信存

    2023/11/08

    登入窩窩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