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位證券學院
存股經濟學4月份 —— 存股升級術-借券:抱股票還能增加現金流
中信小編
5 (6)
2
1
514
2025/04/02

台灣股市之股利殖利率名列世界前茅,歷年約有4.2%~4.8%水準,高於全球其他主要股市,諸如美股約2.5%、歐股約3%、陸/港股約2.5%、日/韓股約2%等,因此長期存股領息已蔚為台灣股市之投資風潮,本月談談在存股之餘,如何低風險增加額外被動式收入。
想必多數人均有聽過存股借券,惟實際瞭解者並不多,實際操作者亦少,在股市中,不少投資人常有做空需求,在手上零持股的情況下要做空,就需要「借券賣出」,而券的來源,就是持股股東所出借之股票,即「借券成交」,以中文來看同為「借券」,但若以英文來看,做空方借券賣出可稱為borrow(借入),存股方借券成交則可稱為lend(借出),因此兩者是不同的意思,操作目的與意義也不同,以下針對借券成交幾大觀念進行說明。
1. 若想辦理股票借券(出借),可洽證券商或使用網路APP辦理申請手續,由證券商擔任中間媒合平台,並可自行設定期望之出借股數與利率,除了現股可出借外,ETF與零股亦可出借,小資存股族同樣受惠,此外設定出借之有效期約1天~550天,過期需重新設定,期間無須任何費用,借券成交後才視實際利息被收取手續費,出借成功最久可展延至18個月,爾後重新申請出借。
2. 借券是「出借方與券商」以及「借入方與券商」之雙邊獨立交易,倘若發生借入方違約而無法償還之情況,券商也會履行償還之義務並代位求償,因此,對出借股票的股東來說,風險非常低,除非同時發生借入方違約又遇到券商倒閉這種極端狀況。
▲借券交易三方流程(資料來源:中國信託證券投顧整理)
3. 股票出借並不影響原股東之配股/配息之權益,借出期間若橫跨除權息日,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會透過「權益補償」方式,直接匯入原股東銀行與證券帳戶,但若橫跨股東會最後過戶日,則無法參與股東會與領取紀念品,但此情況可透過借券設定,例如:至少保留一股不借出,即可避免。
4. 出借之原股東,可隨時申請股票召回,不過申請後通常需要3日以上工作天方可撥回帳戶,對於突發性利空事件造成的下跌,有無法即時賣出股票的風險,而造成較大之損失,因此較不適合短中期操作之投資人,但對於長期投資的存股族而言,較不會因一時的下跌而賣出股票,因此影響相對有限。
5. 期望出借利率可自行設定,通常年利率介於5%~10%之間,端視市場上借券供給量與需求量而定,成交量較大的熱門股票,通常較容易出借成功,但因出借供給量較大使利率相對較低,而成交量低的冷門股,由於出借供給量少,若市場有借券賣出的需求時,就可以得到較高的利率。
6. 股票出借成功後,該股票會直接從股東帳戶庫存中扣除,若持有股數多了或時間久了,就容易忘記,不過隨時可至借券(出借)清單檢視明細,對於長期投資不看盤的存股族來說,只須關注每年銀行帳戶固定匯入股息與借券利息。
7. 簡單舉例概算(不考慮股價波動),我有1,000萬元存股並設定出借,年利率為2%,一年內有半年時間出借成功,手續費20%,則我該年被動式收入可增加1000萬(股票金額)*2%(利率)*0.5(半年/一年)*80%(100%利息-20%手續費) = 8萬。
整體而言,借券交易可說是為長期存股族量身打造的額外投資方式,雖從上述舉例來看,實際的利息金額似乎並不多,但本著零風險與被動式收入的優點,屬於不賺白不賺的概念,再打個比方,存股庫存猶如大筆現金,平常放著也用不到,而出借給借券方,猶如定存給銀行,而銀行則須支付定存利息,只是流動性方面,解約(召回)需要點時間。
▲存股借券成交之優缺點(資料來源:中國信託證券投顧整理)
參考中信亮點APP台股定期「穩健套餐」、「大家都在買」了解市場行情
▲中信亮點APP,台股定期「穩健套餐」。
▲中信亮點APP,台股定期「大家都在買」。
※小叮嚀:本篇文章為中國信託投顧分享,不代表本公司(中國信託證券)立場或本公司業務或交易流程之介紹,亦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投資人在做任何投資決策前,應審慎評估自身之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風險承受度等事宜;相關文章中如涉及法規、作業流程或制度介紹,可能因為時空背景變化或本公司規範有所異動而不同,投資人仍應以最新法規、本公司作業流程或制度規範為準。